橡塑行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2021年以来,驻青高校获批2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高校与产业加速深度互动

   2024-02-19 观海新闻260
导读

2021年以来,驻青高校获批2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各产业学院发挥自身优势赋能产业提质升级高校与产业加速深度互动日前,2023年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驻青高校共有7个学院入选。自2021年以来,山东已确立3

2021年以来,驻青高校获批2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各产业学院发挥自身优势赋能产业提质升级

高校与产业加速深度互动

日前,2023年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驻青高校共有7个学院入选。自2021年以来,山东已确立3批7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青岛共21个学院入选,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现代交通、高端化工、智能感知、现代纺织等领域,其中大部分产业学院与青岛重点产业联系密切。

现代产业学院是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赋能产业发展是现代产业学院的使命。各产业学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加快产教融合,以关键技术创新、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赋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现代纺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岛、山东重点产业高地崛起。

驻青高校发力创建现代产业学院

在2023年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中,青岛有7个,占比超四分之一,包括中国海洋大学食品智造现代产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青岛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先进橡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农产品深加工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青岛电影学院东方影都虚拟影像产业学院。

加上此前我省公布的两批现代产业学院,青岛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数量达到了21个。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数量最多,均有4个,两所学校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数量在全省也最多。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均有3个,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均有2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电影学院各有1个。

山东本科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旨在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建强优势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发挥高校科创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东侧,有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测试场地。场地内,多台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驮着”集装箱,在科研人员的操纵下,准确移动至目标泊位,以完成基本功能测试。而这款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主要由山东科技大学师生设计完成,他们主要参与了导航、电控、定位、传感器等设计。“学校在联合西海岸新区、新松机器人成立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的基础上,于2021年成立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以持续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山科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盖文东介绍。

山科大参与研发的大型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

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过程中,各高校主动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以科技创新高效赋能产业发展。山科大与新松机器人等企业联合开展智能无人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产出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实现了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有效赋能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研发出国内首台出口海外的大型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实现大型集装箱的全自主无人化高效接驳和转运,该产品已拿到新加坡港首批99台订单;研发的港口集装箱自动堆高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不同规格集装箱空箱的装卸、转运和堆拆垛等作业,是世界上首例实现集装箱全自主无人堆高作业的港口智能机器人装备,填补了无人化码头建设的关键空白。目前,码头、煤矿用机器人均在青岛生产组装。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学校还孵化了两家科技企业。

中石大发挥高端化工科研优势,助力山东化工强省建设,在2019年联合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打造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该产业学院成立以来,持续强化石油石化特色,校企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山东能源获批“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总经费4.6亿元,致力解决高端化学品和特种燃料研发相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中石大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学生到企业实习。

其他驻青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在发挥自身科研优势、赋能产业发展方面也形成了诸多成果。如青岛大学现代纺织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及科研目标,双方共同解决研发难题,相关科研成果实现快速转化。在2023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评选中,青岛大学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成果共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培养优势

探索与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各高校也在努力寻求制度、体制创新,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青岛理工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充分考量产业需求,构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学校通过实施“校企培养方案对接”“校企学分互认”“校企联合授课”以及“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产、教、研三导师制”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统一。“人才培养聚焦高端装备产业需求,实施关键岗位双选模式、毕业设计题目与岗位工作相匹配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课题的选题来源于产业、课题的解决应用于产业、人才的培养服务于产业。”青岛理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副院长、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子龙告诉记者。

青岛理工大学潍柴现代产业学院院长郭峰介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现代产业学院学生的特点,潍柴现代产业学院第一届毕业生25人全部留在潍柴工作,深受企业好评。产业学院学生获得“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精雕杯”毕业设计赛全国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学校与企业还完善了“理论+实践”的校企复合教学团队机制,打造核心专业课“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复合教学团队,开展校企联合授课,联合编制教材,派遣校内教师到企业讲基础理论,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授工程案例,保障实施“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的策略。

中石大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在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则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模式,校企共同分析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与实践培养方案,坚持学科、专业、学位点三位一体化设计,形成了4年校内培养、2年企业实践的“4+2”本研一体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双向赋能。“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了解行业产业发展情况,能够更好更快地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为产业发展赋能。”中石大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军介绍。此外,校企双方合作也丰富了实践育人资源、构建了实践育人指导团队、打造了高水平“专创融合”课程。

驻青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在不断突破和创新,未来高校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值得期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青岛日报2024年2月19日6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岳文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版权所有:江苏远华橡塑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22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