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写了一篇天然橡胶需求端的分析文章《万众期待的橡胶十年牛市或于2023年启航》,但至此,天然橡胶还是最为疲软的几个品种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橡胶的周期特别大,容易储存,产能切换周期长,库存充足,所以非大周期,橡胶难有大行情。而2022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后,全球总需求下滑,橡胶自然是没什么行情。
但是,等这一轮需求周期结束,橡胶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需求上升周期。只有在大级别的需求共振中,橡胶才有可能重新踏上大牛市的征途。
很多人对橡胶有疑问,认为橡胶的牛市已经过去了,因为合成橡胶在某种程度上部分替代天然橡胶,且汽车的增量有限。也有人说,昔日橡胶,今天铜,橡胶的辉煌日子过去了。
不管怎么说,橡胶作为一种低供给弹性的品种,一旦迎来需求高峰,必然是史诗级别的上涨,周期越大,趋势越稳定,有这种可能,我们就不能放松观察。
和上一篇文章主要讲需求不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来谈一谈橡胶供给端的问题。
说起橡胶的供给,就不得不说2000-2010年的橡胶大牛市,橡胶的价格从6000多飙升至4万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高利润,导致2006-2011年之间,橡胶进入了疯狂的扩张。
2012年新增种植面积达到顶峰,并在随后的多年持续增长,产量也持续增长,从而导致橡胶进入了长达10多年的过剩阶段,2016年后橡胶的价格就像被人用橡胶贴在了地板上,即使稍有反弹,也会迅速被按在地板上,在近8年时间,橡胶价格始终在1万元上下窄幅波动。
有人吐槽,“一杯橡胶水售价不如一瓶矿泉水”,这就是供给过剩的恶果。
如今,十年过去了,橡胶的基本面是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下面重点讲一讲供给方面的因素。
关于供给,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产业转移:人力和土地成本正不断推高橡胶种植成本
全球天然橡胶的主产区原来是巴西,后来变成了东南亚,主要原因是当时巴西诞生了非常严重的橡胶传染疾病,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主要是由于东南亚的山地更多,人力和土地成本更低,1982年巴西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
但是随着东南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GDP也水涨船高,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升。特别是东南亚的越南、印尼,人均GDP增长最快,而割胶又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2002年至今,越南GDP增长765%,印尼增长388%,泰国增长237%,马来西亚增长166%,但是橡胶的价格上涨还不到一倍。这就导致东南亚的农场主会减少橡胶的种植,选择更具有经济性的品种,比如榴莲。
目前东南亚榴莲的主要需求是中国,随着中国收入的增长,榴莲需求持续上升,榴莲的经济性将会迫使胶农砍掉橡胶,而种植其他品种,比如泰国近些年一直在计划榴莲换橡胶。
人均GDP更高、一度有着橡胶王国之称的马来西亚2004年橡胶种植面积为128万公顷,产量达117万吨,而2022年该国橡胶总产量仅为37.7万吨,已经从曾经的主要出口国转变成了进口国,更加经济性的棕榈成为主要的树种。
马来西亚的橡胶产业变化,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印证,当初正因为橡胶的经济性大幅下滑,才导致曾经的出口王国和巴西一样放弃了橡胶树的种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橡胶树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大多数国家都不适合种植橡胶。下一个橡胶树种植的密集区可能是非洲,如尼日利亚已经开始在橡胶产业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快速增长。这和工业领域的产业转移本质是差不多的。
因此,当前东南亚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将在未来改变橡胶的种植格局,不具备经济性的橡胶种植将可能会而减少。
目前棕榈油是橡胶的主要竞争品种,我们可以用棕榈油价格与橡胶价格指数来进行一下对比。如下图所示,橡胶与棕榈油比价已经处在2006年以来的最低位置附近,目前比价仅有1.5左右,而曾经一度达到过6,长期在3-4之间徘徊。
如今,随着劳动力与土地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价差将会在未来不断形成供给收缩的动力,促使胶农减少橡胶种植。
2、开割面积:老树正在变老,产能或加速出清
相比较其他作物的高利润,橡胶价格即使在2021年的大牛市中也只是昙花一现,所以种植积极性很差。如下图所示,国际橡胶的新种植面积自2015年之后,急剧下降,并在2021-2022年再次进入一个新的低位平台。
得益于此,2015年之后,全球天然橡胶的总种植面积一直在横盘,近些年甚至有所下降,但是橡胶的开割年限大概为7年,而上一轮新种植面积的高峰是2012年,所以2019年之后,总开割面积的增加已经开始放缓。而2015年之后,新增面积更少,所以2022年之后,新增的开割面积将会大幅减少,到2023-2024年度,新增的开割面积会更少。
我找不到更早之前的橡胶种植面积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价格走势来推算,历史上价格高点,基本上就是新种植的高点。如下图所示,上上一轮橡胶大牛市发生在1985-1995年之间,橡胶价格从2元/千克上涨到了15元/千克。
不用想我们也可以知道,1985-1995年是上上一轮橡胶种植的高峰时间。
一般来说,橡胶树一般要6—8年才能割胶,第10年—第25年为产量高峰期,也就是说25年之后产胶能力就会下滑。1985-1995年这一路种植高潮中种下来的橡胶树,特别是1995年高峰种植的这些树正在老去,产胶能力在下滑,很容易遭受疾病的攻击,也就是说未来几年这一轮橡胶树的产胶量可能会面临下滑的风险。
第三,库存:高、高、高
天然橡胶的库存不用看,肯定是在高位水平,否则橡胶的价格没有这么低。由于天然橡胶的储存成本相对较低,在橡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显性和隐性的库存。
库存是供需变化的结果,对于大周期的变化来说,这没有太大的作用,重要的是供需缺口的变化方向,所以这里简单略过。
第四,原油:需求是关键
由于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有着5%左右的替代,合成橡胶的成本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将产生重大影响,历史上看,原油价格大涨的时候,橡胶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
虽然原油价格并不是决定因素,如上图所示,在1985-1995年大牛市期间,原油的价格反而是下跌的,但不可否认,原油价格势必会对橡胶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原油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货币和需求变化,但这里主要谈一谈原油的供给。在经历了2022年,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出现了重大的收缩,而OPEC也出现了减产,在美国战略储备没有开始填充的时候,原油价格缺乏大幅度下跌的基础。至于能不能继续大涨,得看需求端。
第五,货币:第四次美元贬值周期
我们正处在1971年以来的第四次美元贬值周期的开始,而美元的贬值通常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或将开支,因为美元是基准货币,全球其他国家也会跟随贬值,否则将不利于出口。
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债务持续增长,同时减少税收,美国政府以负债的形式为美国经济延续了10多年的辉煌,其结果是政府债务占比GDP的比重从60%上升到了130%,当前美国政府面临的困境就是美国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
为解决政府债务问题,美国不得不进行债务货币化,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美国政府面临的持续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扩大的问题。
因此,未来一旦美国开始降息之后,一方面是需求反弹,另一方面是货币贬值,可能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增长。
小结
对于大周期的供给分析实际上相对比较简单,因为没钱赚就会减产,这是铁律。当前随着东南亚劳动和土地成本的日益上升,棕榈等其他经济作物的价差扩大,以及老树进入减产周期,从种植的角度来看,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橡胶或进入减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