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行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热点聚集:融入成渝 我们怎么融入?

   2020-07-29 60
导读

遂宁已成为成渝经济区中交通四通八达,左右逢源的城市  在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的背景下,遂宁该如何把握机遇融入成渝?  对

  遂宁已成为成渝经济区中交通四通八达,左右逢源的城市
 
  在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的背景下,遂宁该如何把握机遇融入成渝?
 
  对于这一影响遂宁未来发展的重大思考,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认为,遂宁应该从交通、产业、环境和商合峰会四条路径去努力,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大发展的环境中,并率先突围。
 
  通过交通优势全面融入
 
  成南、遂渝高速公路,达成、遂渝铁路拉近了遂宁同成渝的距离,交通能成为遂宁融入成渝的重要通道吗?
 
  王正平等代表认为,今后遂宁应该全力发挥交通优势,全面融入成渝。从地理位置来看,遂宁无疑是成渝经济区的黄金节点和交通走廊,而且我们已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再次确立了构建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目标,通过交通优势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提升遂宁综合竞争实力 。
 
  王正平介绍,除成南、遂渝高速外,遂绵高速遂宁段已经建成,遂内高速、遂资高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遂广、遂巴高速即将开建,遂宁城乡交通一体化有序推进,届时遂宁将形成与成渝有效连接、与周边协作互补、市区县互为融合的道路体系。
 
  谢代银代表说,我市铁路发展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目前,我市境内已建成达成铁路、遂渝快速铁路、达成铁路复线(扩能改造),通车里程达196公里,形成了“三向六线”“Y”字形铁路网格局 。规划拟建绵遂资内自宜铁路、遂资眉雅铁路、涪广遂铁路、达成铁路城际客运专线、遂渝客运专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有序。到2020年,遂宁将形成“七向二十一线”铁路网。
 
  毋庸置疑,遂宁交通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环境,缩短了遂宁和周边城市的距离,对遂宁融入成渝经济区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产业配套积极融入成渝
 
  “把遂宁建成成渝合作、区域合作的连接点”——是省委书记刘奇葆为遂宁确定的五个战略定位之一。遂宁要想成为成渝合作的连接点,就要全面融入成渝,主动接受辐射,积极服务成渝、配套成渝。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认为,遂宁近年来三次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新兴产业无中生有,遂宁完全有能力通过产业配套,积极融入成渝。
 
  陈伐代表认为,成都重庆两大市场电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电脑生产的竞争更是呈现白热化态势。如此多的重量级电子企业落户成渝,区域集聚效应逐渐形成,这无形当中也为遂宁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大力发展我市电子产业,推动现有电子产业上档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园区的电子企业由长度向深度发展。
 
  周汉知代表认为,物流业是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尖兵产业”,我们要加大物流业的发展力度,特别是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努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生产型物流园区,着力将物流港发展成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集聚的大平台,打造成西部工业原材料、零配件、生活消费品的生活、交易、配送“大超市”。
 
  王勇代表则表示,我们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营造辐射环境。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封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发展要素市场,建立诚信体系。
 
  通过环境吸引客商来遂发展
 
  在经济学家眼中,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遂宁近年来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产业发展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和城市空间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唐天志代表认为,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创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走好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并通过优美的发展环境吸引外地客商来遂投资。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我们要主动融入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成为成渝休闲、度假、旅游的目的地和成渝的“餐桌”。
 
  通过商合峰会平台促进开放合作
 
  从2006年开始,遂宁就成为了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的永久承办地。这是遂宁的荣誉,也是遂宁的机遇。代表委员们认为,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遇,通过商合峰会的平台,积极融入成渝,促进遂宁与成渝经济区城市间的开放合作。
 
  熊云全委员表示,从2006年开始,遂宁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商合峰会。每次峰会期间或会后,到遂宁来考察和投资的成渝企业家就特别多。
 
  “希望我们能通过商合峰会这个载体,实现遂宁与成渝经济区各地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与和谐共赢。”熊云全认为,遂宁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合作趋势,以开放发展的姿态主动积极融入成渝,在融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共赢。
 
 
  搭建融入的平台和机制
 
  “目前,成、渝两地引进了一大批电子产业龙头企业,他们对下游配套的需求是很大的,遂宁面临着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陈子明委员说,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必须深刻地研究两地的电子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引入配套企业。同时,从现状来看,我们的配套能力还不足,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我们自身的产业层次,才能形成有效的配套和融入,才能借势发展。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融入成渝,必须要有路径,要有机制。单靠企业的力量是很单一的,点上的融入不能形成面上的融合,这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与成渝两地建立起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例如对接会一类的融入平台,让两地有需求的企业了解我们,也让我们能知道对方的需求,有沟通才有合作。
 
  陈子明委员还表示,融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合作过程,要实现融入,必须要首先改变人们的观念,我们要有信心,要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这又要求我们主动去研究别人的需求,要积极地参与区域合作。而从操作层面上看,这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撑,要大力鼓励主动创业、全民创业,提升我们遂宁的配套能力。
 
  要形成我们的融入目标,乃至形成遂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进一步提升区域的政务服务水平,特别是政府部门在观念上要主动服务,主动研究国家政策,主动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同时,在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时,要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方向倾斜,更新管理理念,只有思想上融入、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融入。
 
  遂宁当好“配角”努力做“零件”
 
  遂宁如何融入成渝,遂宁拿什么去融?委员们就这样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意见。黄远新委员认为,遂宁要把自己已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快速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那么,首先要在产业发展上思考,成渝两个特大城市有哪些主导产业、强势产业,遂宁在这些产业面前当然不可能自立门户,但是可以为这些产业“打打下手”,也就是要当好配角。目前重庆、成都机械制造、汽车产业还有电子产业等发展迅猛,遂宁就要抓住成渝主导产业、强势产业发展的机会,很好地为这些产业做配套服务。
 
  “遂宁定位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就是要为成渝经济区打造一个休闲、舒适、宜居的后花园。”黄远新说,我们就拿宜居宜业的环境、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去融入。他分析认为,成渝经济区全面发展,就要把成渝经济区看成一个不应该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成都、重庆是一个工作密集的地方,遂宁就可以为他们打造一个最适合生活的地方,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铁发展,完全可以实现这样上下班的集散和流动。
 
  说到我市新兴的电子产业发展如何融入成渝,曾尚成委员同样认为,成都、重庆目前拥有富士康、联想等IT行业大巨头,后起的遂宁是根本没法竞争的,再说遂宁目前也没有和他们PK的IT巨头,但是遂宁并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这反而给遂宁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这些IT巨头的发展会波及到遂宁。正是如此,遂宁新兴的电子产业才有用武之地,“我们暂时不做终端装备,我们就为他们生产零件,做好产业链配套。”曾尚成如是说。
 
  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刘安遂委员认为,遂宁要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接受成渝辐射,借势发展,以促进产业集群配套发展为重点,打造具有遂宁特色的产业集群。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大引强中下功夫、出实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要加强软硬投资环境建设,对水、电、气等进行长远规划建设,满足大规模的生产用水用电,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在制度体制上支持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真正让落户遂宁的企业开花结果。同时要继续办好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为泛成渝经济区域搭建一个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有效平台,诚邀更多的知名企业前往遂宁、认知遂宁,进一步扩大与周边省市、沿海地区、港台地区和日韩、欧美等国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遂宁的知名度。
 
  邱红光委员认为,主动融入成渝,我们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加积极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增大外向型企业规模,加快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专项优惠政策,支持外向型企业落户,加大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引进力度,建立外向型企业专业园区,将土地、资金、人才、劳务、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向其倾斜,尽快形成规模。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措施,我们要采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遂宁特色的旅游景点等措施,让遂宁成为成渝经济区休闲旅游的最佳选择地,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胡安明委员认为,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站在打造承接现代产业高地的角度,坚持走规划化、专业化、产业化、特色化的产业园区发展之路,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影响力。立足各区县发展实际,基于区域特色,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宏观调控、有效考核,尽可能地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要着力培养具有用于创新、敢冒风险、探索发展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让企业招得进、留得住。
 
  (记者 苏世界 姚波 陈艳 王维 实习生 杨娟)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版权所有:江苏远华橡塑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2203号-2